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中国科协2016年第二期“公众科学传播专题培训班”优秀学员的精选文章
发布时间: 2018年2月1日
来源: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承蒙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推荐有幸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果壳网承办为期三天的“公众科学传播”(第二期)培训课程,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技巧,交流了经验,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培训课程设计精心,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专家学者登坛授课,引人入胜气氛活跃中国科协科普部杨文志部长向学员们介绍了我国在科普工作方面的总体思路、规划战略、实施方案、取得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广大学员对我国科普工作有了总体认识。国内从事科普工作的知名学者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分享了世界各国在推进科普工作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各国政府部门在科普工作指导思想、规划部署以及具体做法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并分享了由此所得到的启示。为增加学员对科普工作的感性认识,受主办方邀请,我国探月工程泰斗欧阳自远院士风尘仆仆地赶来为大家授课。欧阳先生结合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案例,向学员们传递了人类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普及了相关的天文、遥感、航天运载、工程控制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并用大量详实的科学数据驳斥了当前互联网上泛滥的对于探月计划的种种不实之词和误导信息,引导广大学员树立正确健康的理念,学习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大家明辨是非的能力。北京自然博物馆党委书记李健文副馆长向学员们展示了该馆为做好科学普及多年来所做的成功探索,通过十种能力的提升,使该馆的科普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从北京辐射到全国多个省区,为广大少年儿童乃至成年国民科学意识的培养、传播科学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秦曾昌教授应学员们的要求,就当前的热点话题“阿尔法狗与人工智能”做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解,并回答了学员们即兴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热点”问题,既满足了学员们的好奇心,又普及了计算机科学及控制工程的科学知识。果壳网创始人享誉业界的“姬十三”稽晓华老师,就分享经济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知识分享,为大家展示了“在行”和“分答”两个线上系统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果壳网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吴欧就“如何提升科学传播内容的质量”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活泼的精彩报告,在科学传播中既要把握时效性,更要注重科学性,她以果壳网在第一时间准确客观报道天津滨海事件为例,向大家讲述了在注重新闻事件时效性的同时如何与相关机构合作,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去伪存真,避免因舆论误导而引起不良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科学传播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当“玉兔”宝宝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完成全部预定任务正欲漫游月球时却因发生故障无法行动,“玉兔”宝宝的果壳网代言美眉于是向地球上翘首以待的人们发出了“我的使命已经完成,没有遗憾,我将永远留在这里,再见吧,地球!再见吧,人类!”此情此景,使在场的学员们不禁潸然泪下。为提高学员们的实战能力和工作技巧,果壳网还特别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包括果壳网高杉老师、戏剧导演叶逊谦先生、清华大学方伟老师、果壳网李霄老师、分别就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交流、大众演讲技巧、新媒体科学传播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新媒体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应用等方面的生动有趣的案例,向学员们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叶逊谦先生与学员们进行了气氛活跃的现场互动,反响热烈。高杉老师通过他作为不同类型刊物的记者采访各类嘉宾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在各种纷乱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与不同背景、不同素养、不同秉性人物的有效沟通,引发大家的思考。果壳网徐来老师还在线做了题为“线上科学传播—如何引爆微信等社交网络”的辅导报告,令人耳目一新。中国传媒大学媒寇佳婵老师以“科普机构的媒体素养”为题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此次培训还特邀了华大基因主席杨焕明院士就生命科学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做了精彩报告,杨先生的报告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行星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博士结合他所熟悉的天文学研究,向学员们分享了他对如何提升我国教育工作水平的思考。在过于片面强调知识教育的今天,以传授科学方法增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应对危机措施和方法的安全教育、以增强人文关怀强化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合作为基础的情感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紧张学习之余,培训组织者还精心安排了星空摄影发烧友Steed先生为大家分享了他和他的朋友们所拍摄的绝美的星空照片,并带领学员们走到室外,在静谧的夜空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天文学知识普及课,在老师指星笔的指点下,学员们认识了由“织女星”、“牛郎星”、“天津四”构成的“北方夜空大三角”、由五颗星组成的“天鹅座大十字”以及沿其长轴方向划过夜空的漫漫银河系、北方天际的“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以及南方天际“老成持重”的“大火”星座和虽碰巧与其为伍但却略显轻浮的火星和土星等。学员们兴致高涨,七嘴八舌争相提问,Steed老师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大伙儿仿佛回到了童年,孩子般地享受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二、系统学习全面把握,启发深刻感触良多这次培训中最重要的感受,是明确了科普工作对于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习总书记的讲话,将科学普及摆在了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到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举措的高度,明确了定位,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普及,国之重策,时不我待,任重道远。在培训中通过聆听老师讲解、与老师互动以及学员之间进行讨论,激发碰撞出许多新的想法,受益匪浅。首先,关于如何有效开展科普工作,更快更好地提升公民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应本着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施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原则来开展工作。当今社会,发展飞速,节奏加快,人人处于紧张忙碌中,如何吸引人们关注我们的科普宣传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什么事情最能吸引我们,打动我们?毫无疑问,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也就是对我们“有用”的事情最能打动我们。比如,我们衣食住行,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在日本工作期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日本的家庭主妇尽管已经脱离了工作环境,但她们对于最新科技发展的信息十分了解,其原因就在于日本的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在新产品上市的同时甚至上市之前会主动配合发布大量的关于新产品相关的科技知识(包括播出一些科普短片、专家访谈、市民谈感受等节目),使得日本主妇能够很快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这样既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传播普及了科学知识。家庭主妇会把得到的知识进一步传授给家人和孩子,久而久之,就会使全民科学素养得到提高。由此得到启示:政府应当鼓励并支持专业从事科学普及的机构与产业界联手(当然还涉及到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等),积极主动地配合企业新产品的发布,以此为契机,开展相关的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既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公民对新知识的需求,使其能够争取理解和认识新的科技、新的产品,客观上创造了新的市场,形成了新的增长点,这实际上也加速了供给侧改革的步伐。这就将科普工作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有积极性,国民也有积极性,其效果是事半功倍。当然,为避免企业出于片面追求利益考虑在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捏造或夸大事实及舆论误导行为,中国科协可会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依托相对中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学会或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具有良好信誉的专家学者,对企业主导的与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推介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及其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和严格监管,这样做,一方面更加密切了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的结合,使科研人员专家学者更加关注国家重要产业的发展,使其聪明才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新产品发布和推介过程中的科普宣传活动进行严格把关,在帮助企业成功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也正确而有效地传播了科学知识,帮助企业塑造了严谨求真、热心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信誉,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牵头,第三方机构组织大学及科研院所专家与企业联手,在发布新产品的过程中传播科学知识,这是一个多赢的过程。其次,科普工作应善于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在这方面,果壳网就“引力波”适时发布的解读文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堪称典范。关注国民和社会的关切,有的放矢,适时推出量身定制的科普计划,是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举措。试想,在一款转基因产品面世之前,如果组织强大的科普攻势,一方面会有效抑制社会上不负责任甚至别有用心的人的不良企图,另一方面,也为新产品的顺利推广应用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也为科普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做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抓住时机,一战取胜,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目前,社会上非法销售的保健品盛行,误导了大批的老年人上当受骗。如果科普工作者以此为契机,联合正规厂家,适时推出合法合规、价廉物美的正牌保健品,辅以强大的科普行动,主动出击,相信一定能够将那些非法经营、质次价高的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赶出去。这样既维护社会的正义,保障老年人的利益,同时也可消除老年人子女们的担忧,将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第三,科普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永无止境。应集思广益,在深刻理解国民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推出人们喜闻乐见而又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在与培训老师的互动中,萌生了一些想法:一是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多媒体设计公司的合作,在政府及社会资源的支持下,建立网上虚拟博物馆,充分考虑年轻人普遍喜欢上网,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博物馆的新展品、新活动推送到网上,通过漫游制作精良的虚拟博物馆,不仅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也吸引年轻人及其亲朋好友来馆参观(当然可以有意设计一些“包袱”或“谜团”等待来馆实地参观时破解)。二是要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充分利用博物馆公众号,常态化发布一些国民关注并喜闻乐见的国内外相关信息和科学知识,吸引广大国民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可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可以与国民喜闻乐见的一些活动,譬如集邮活动联系在一起组织活动。世界上发行的关于各类动植物昆虫的邮票数以万计,世界各国均针对本国特色的动植物、昆虫等发行过邮票,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邮票上的动物、植物、昆虫博物馆,集邮本身是一项高雅的文化交流活动,博物馆可以与北京市集邮协会或其分支机构联手,在博物馆组织动植物昆虫邮票展,邀请集邮家、科学家前来讲解互动,不仅可以传播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公众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一举数得。总之,参加此次培训,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感谢中国科协、果壳网的精心策划与组织,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授课老师和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同窗学员的互相支持与帮助!祝愿我国的科学普及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进,为提升全民素质,助力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唐清,男,1964年生,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研究员,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