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首期“青托”党校在深圳开班暨“青托”跟踪培育计划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30日
来源: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首期“青托”党校在深圳开班暨“青托”跟踪培育计划启动仪式

    2023年11月27日,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首期“青托”党校在深圳开班暨“青托”跟踪培育计划启动仪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在中国科协体系中率先启动了“青托”跟踪培育计划,率先开设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托”党校。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托”党校是学会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落实党中央为培育青年一代科技人才设立的专项培育项目“青年托举工程”的具体举措。学会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和举荐,长期关心关爱青托人才的成长成材之路,从2015年首届至今已连续九年获得中国科协立项支持,共托举35名青年人才,其中有5名“托举人才”已成功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党校上,中国科协党校全国学会分校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托工作及青年人才培育工作,特别是对学会启动“青托”跟踪培育计划、开办“青托”党校的创新举措表示肯定,希望学会能够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流学会为目标,承担起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责任,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培养高水平人才,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科技工作者参与学会工作,不断扩大学会的影响力,为树立科技界有力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引领旗帜贡献力量。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党委委员、青工委主任宋成教授代表学会党委致辞,表达了学会党委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的关心关爱,对于做好青托工程和青年跟踪培育计划的决心,他表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将不断完善青托工作机制,持续为青托人才提供成长成才交流平台。

张锦院士做题为:“把握好基础研究中的‘0’和‘1’”的科学家精神报告。张锦院士的报告中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他的报告中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权威,要通过基础研究的突破助力国家的发展。他指出“0”是基础研究的问题,“1”则代表问题的突破。“1”与“0”往往同步出现,主要依托高水平自由探索开展;对于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0”是明确的国家战略需求,“1”主要依托有组织研究开展。

麦立强教授做题为:“材料交叉创新 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家精神报告。麦立强教授给青年科技工作者讲述了自己从初触科研到现在有所成果的科研经历,让科研工作者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可成长路径,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他从教育强国与材料交叉概述、新材料学科研究意义与现状、材料与基础学科交叉前沿三方面进行报告,他的报告中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重视。

四位优秀的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推举的中国科协青托被托举人张东东、胡笑添、江彬彬和陈亚楠分别做学术报告,他们分享了自己在被托举过程中的成长历程和学术成果,极大的鼓舞了台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更加明确了如何成为青托人才的努力方向,了解了成为青托人才后的被托举路径,感受到了学会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

随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党工委副书记、秘书长张增志教授讲话,他表示26到32岁是这个一个人原创能力的黄金期,要把这些年轻的人才汇聚到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并成立“青托”委员会。“青托”委员会将主要由以下三类人员构成:一是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托举的青托人才,二是由其他渠道托举的青托人才,三是对青托工程感兴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会上成立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托”委员会筹备小组,负责“青托”委员会的前期准备工作,负责规则的制订。今后“青托”委员会将承担学会大量的人才聚集和培养提升工作,逐步成长为全国的标杆和典范。他号召青年科技工作者要踊跃的加入学会的“青托”委员会,要勇挑重担,不断提升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助力水平和推进能力。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将持续完善青托跟踪培育计划,定期开设“青托”党校弘扬科学家精神、组织青托人才成长分享会、开设青年托举学术论坛等活动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党工委副书记、秘书长张增志教授为优秀的青托人才颁发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首批“青托成才之星”证书,鼓励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向他们学习,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紧盯世界科技前沿,不断突破常规思维,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担历史使命。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托跟踪培育计划”将持续追踪托举人才的成长轨迹,定期梳理“人才托举”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人才托举”工作内容,探索有成效的青年科技人才托举模式,助力国家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智慧。